NOTE

来自也大推荐、F.I.R.E 领域很著名的大佬、也是知名风投人的 Morgan Housel 写的书,通过 20 个主题和案例,分享了他对金钱、财富以及幸福的理解。很多案例很有启发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投资与财富、工作与生活的意义。 原书没有在国内出版,也没有中文翻译,因此体验了下和 ChatGPT 结队阅读的感觉,提升了不少效率。

0. Preface

  • 财务成功并不是一门硬核科学,而是软技能,即你的行为比你知道的更重要。这个软技能叫「金钱心理学」。
  • 简单案例:2014 年去世、看起来是个糟老头、其实是百万资产慈善家的 Ronald Read,对比破产了的金融精英 Richard Fuscone。

1. No One Is Crazy

你操作的金钱可能只占全球金融的 0.00000001%,但却可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 80%。

  • 观点
    • 每个人经历都各不相同,对于金钱的理解也相差甚远。
    • 每个人对于金钱的决策总是基于自身经历构建的世界观,再结合当前所处的状况,进而做出的。
  • 案例
    • 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彩票,买的是富人无法理解的希望。
    • 401K 计划 1978 年才诞生。
    • 指数基金对冲基金等就更年轻了。
  • 结论
    • 资本市场出现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即使没疯,也有可能做出疯狂的金钱决策,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新手,还在这个市场摸索。
  • 思考
    • 正因为这个市场充斥着疯狂的新手,才造就了持续的波动,这也是普通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

2. Luck & Risk

任何事物都没有它们看起来的那样好或那样差。

  • 观点
    • 一件事情结果不好时,没法知道是决策错了,还是决策正确但运气不好。人们在评判他人时往往会认为是前者,而评判自己时会倾向于后者。
    • 并非所有成功都因为辛勤工作,也并非所有贫穷都因为懒惰。
  • 案例
    • 比尔盖茨的运气来自于高中时代 Lakeside 购置了一台计算机,而他们计算机小组的第三名成员遭遇风险在高中去世。
    • 价值投资之父 Graham 的大部分投资成功归功于大仓位持有 GEICO 股票,违反了他提倡的分散投资原则。
  • 结论
    • 不要去研究极端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其中运气成分可能很大。
    • 要去研究成功或失败的广泛模式。
    • 财务中避免失败的方式应当是做那些及时失败也不会让你破产的投资决策,这样可以持续留在桌上等到幸运女神眷顾。
  • 思考
    • 不要试图在极端案例中找成功路径。
    • 不加杠杆、少犯错,踏踏实实投资。

3. Never Enough

何时富人会做疯狂的事情。

  • 观点
    • 富人们倾向于赚取它们没有也不需要的钱,但拿出了他们拥有并需要的东西做赌注。
  • 案例
    • 加尔各达贫民窟出身的 Gupta 最高了担任麦肯锡的 CEO,身价一亿美金,但他不知足,想成为十亿富豪,于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巴菲特拯救高盛时,利用董事会成员的身份操作内幕交易,最终被捕,断送后半生。
    • 麦道夫在史上最大庞氏骗局前也是非常成功且合法的证券商人。
  • 结论
    • 投资最难的是停止设置不断更高目标:幸福 = 结果 - 预期。
    • 问题核心在于社会比较:试图追赶他人,是永远无法取胜的。
    • 足够并不代表少:知足并不是保守,而是意识到贪婪是其反面。
    • 很多事情不值得冒险:Happiness is Invaluable.
  • 思考
    • 知足常乐,不和他人比较就会更幸福。

4. Confounding Compounding

巴菲特全部 845 亿净资产中的 815 亿来自于他 65 岁生日之后,人们通常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 观点
    • 巨大成果不一定源自巨大力量。
    • 复利是很反直觉的数学事实,从而被很多聪明人忽视。
  • 案例
    • 冰河时期发生了五次,每次都源于某个不够热的夏天没有足够融化上个冬天的雪,进而增加了下个冬天的积雪,进而反射更多阳光而加剧寒冷,循环;反过来也是因为某个夏天阳光变多。
    • 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投资技能高超,而是他年轻时建立的财富基础,加上老年期保持长寿。收益率之王 Jim Simons 年化收益 66%,但他资产只有巴菲特的 1/4,原因是他 50 岁才走上正轨。
  • 结论
    • 好的投资不一定是获得最高回报,因为最高回报通常不可复制。
    • 复利的关键是在获得不错回报的基础上,坚持更长时间。
  • 思考
    • 市场短期的波动就像赌博一样,吸引着大量股民入局获得短暂的快感,但最终损失惨重。长期投入在增长虽少但稳定的资产上,慢慢变富才是正道。

5. Getting Wealthy vs Staying Wealthy

好的投资并不是要做出好的投资决策,而是尽量不搞砸。

  • 观点
    • 获取财富和保持财富是两种不同的技能。获取财富需要承担风险、保持乐观;保持财富则完全相反,要谦逊、节俭,并接受自己的财富归功于运气的这个事实。
    • 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 案例
    • 1929 年的 Jesse Livermore 在股市崩盘、大量投资者绝望时做空,成为了世界首富,但四年后因为下了更大赌注而破产自杀。
    • 红杉资本的亿万富翁负责人 Michael Moritz 坦言自己一直害怕破产。
    • 巴菲特在复利加持之外,没去做的事情:陷入债务、经济危机中恐慌或抛售、玷污商誉、不依赖他人资金、过度劳累而退休、依赖单一策略。
    • 早年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伙伴 Rick Guerin 急于致富,在 1974 年的经济衰退里加高杠杆投机,损失惨重,被迫把自己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卖给了巴菲特。
  • 结论
    • 不要过度追求高回报,而是生存下来,然后让复利发挥奇迹。
    • 安全边际很重要,做的计划越详细,实际执行起来就越脆弱。
    • 同时保持偏执和乐观。
  • 思考
    • 将自己的财富归功于运气,然后不去冒风险尝试复现它;任何事情留足够的安全边界才能游刃有余;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6. Tails, You Win

你可能在进度过半时发现自己错了,但最终仍然赢得财富。

  • 观点
    • 商业和投资中的长尾效应有巨大影响力。
    • 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失败者,只有极少数成为卓越的赢家,占了股市回报的大部分。
    • 投资也一样,关注当下的投资决策并不重要,投资是一个长线的事情。
    • 飞行员需要每次都做到完美,厨师需要尽量每次都不出错,而投资、商业、金融领域则只需要有几个关键决策正确。
  • 案例
    • 收藏家 Heinz Berggruen 在 90 年代初期投资了大量当时还不出名的艺术品,最终 20 世纪初卖出了高价,只靠其中少量几幅作品。
    • Walt Disney 早期制作了 400 多部卡通片,大部分都亏损,工作室濒临破产,直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出现改变一切。
    • Amazon 贡献了 2018 年标普 500 的 6% 收益,仅靠内部 Prime 和 Web 服务业务;Apple 贡献了 7%,仅仅靠 iPhone。
  • 结论
    • Tails drive everything.
    • 投资中重要的不是对或错,而是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钱,错的时候亏了多少钱。你可以做过很多错误决策, 但最终仍然赚大钱。
  • 思考
    • 互联网风投圈子就是这样,广撒网,命中一两个就赚。

7. Freedom

你对时间的掌控就是最大的红利。

  • 观点
    • 财富带来的最高回报是可以决定在任何时间、和任意人、做任何事情。
    • 幸福来源于对自己时间的掌控。在想要退休的时候退休,而不是需要退休的时候退休。
  • 案例
    • 成功企业家 Derek Silvers 回答如何致富的问题时,说最富有的时刻是 22 岁放弃曼哈顿 $20k 年薪的工作而存够钱去做全职音乐家。至于他后来卖掉公司的事情,对生活没什么影响,只是银行卡上更大的数字而已。
    • 现代人们财富多了,但并没有更幸福。上个时代世纪体力劳动者居多,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成为了脑力劳动者,这让人们下班后头脑也被占据,失去时间掌控。
  • 结论
    • 掌控自己的时间是金钱所能支付的最高回报。
  • 思考
    • F.I.R.E 的目的是 RE,手段是 FI,而现代很多人会认为有了巨量的金钱就一定有了自由。

8. Man in the Car Paradox

没有其他人像你那样关注着你的财产。

  • 观点
    • 人们渴望驾驶豪车,认为车外的人会觉得自己很酷很成功;但其实车外的人并不会盯着司机觉得司机很酷,而是盯着车觉得假如自己坐进去会吸引多少目光。
    • 悖论:富人拥有财富后希望得到普通人钦佩,但普通人并不钦佩富人,而钦佩的是「拥有同样财富后也能得到普通人钦佩」这件事。
  • 结论
    • 人们普遍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和钦佩,但奢侈品能够带来的尊重和钦佩可能比想象中的少,谦逊善良和同理心会带来更多。

9. Wealth is What You Don’t See

用花钱的方式来向人们展示你有多少钱的行为,是失去财富最快的方式。

  • 观点
    • 财富是尚未转化为可见的奢侈品的金融产品。
    • 人们说自己想成为百万富翁时,其实是说花掉一百万,而不是挣一百万。
    • Wealthy 和 Rich 是两个意思,我们很容易看到 Rich 的榜样,但很难看到 Wealthy 的人。
    • 人们只能用可见的信息衡量财务成功:房、车、奢侈品、Instagram 等。
  • 案例
    • 作者年轻时担任停车场管理员,见过很多开着崭新保时捷来停车,过段时间因为财务问题换成旧破旧丰田的人。
  • 结论
    • 无法看到的东西很难学习,因此积累财富是如此困难。
  • 思考
    • 伟大的长者曾经在答香港记者问时说过:闷声发大财。

10. Save Money

你能掌控的事实对结果影响最大,真棒。

  • 观点
    • 积累财富与收入或投资回报率不大,与储蓄率关系最大。而且前两者不可控,后者可控。
    • 财富是消费后的剩余物。减少无效开销比增加投资收益率更容易做到。
    • 储蓄增加的是人生的灵活性和对时间的掌控力。
  • 案例
    • 1970 年就有预言石油将要耗尽,但并没有发生,原因是减少了消耗:更高效使用能源以及新替代能源。
  • 结论
    • 信息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竞争,灵活性成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优势,可以更从容等待机会和做决策,更多的储蓄和更少的无效消费可以带来。
  • 思考
    • 保持记账习惯,审视无效开支,同时增加储蓄。

11. Reasonable > Rational

把目标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好于仅仅保持冷静的理性。

  • 观点
    • 做金融决策时,合理比绝对理性更重要。
    • 数学上最优的投资策略并没有能让人们晚上睡好觉的投资策略有价值。
    • 投资中选择自己热爱的资产,虽然不理性,但也有助于市场变差时不容易放弃。
  • 案例
    • 1927 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 Wagner 的贡献是发现疟疾引起的发烧可以治疗梅毒。负面的东西可能也能有帮助。
  • 思考
    • 这里的非理性投资和 E 大等前辈建议的「做一个没有感情的严格执行策略等机器」不太一致,但在投资以外的事情上,绝对理性确实不太好。

12. Surprise!

研究历史是研究过去发生过的变化,但讽刺的是却被用来指导未来。

  • 观点
    • 历史帮助我们规避错误、指引方向,这很好。但未来是在创新和发生变革的,过多依赖历史会犯错。
    • 投资不像其他硬科学,是利用有限信息做不完美决策。
  • 案例
    • 福岛核电站在建造时就对历史上遇到的最严重海啸为标准做了预备,结果发生实际发生的情况超出了历史最严重。
    • Graham 所写的 聪明的投资者 是价值投资经典巨著,但其中的策略和公式在今天已经几乎完全失效。
  • 结论
    • 一般认为投资中最危险的是认为「这次不一样」,但其实确实有至少 20% 真的不一样了:人们对于恐惧和贪婪的特性还保持一样,但市场制度和行业变化等总是在变化的。

13. Room for Error

每个计划最重要的部分是做好计划没按预期执行的准备。

  • 观点
    • 即便概率占优,也应随时确保有足够钱来应对波动。
    • 不确定性充斥着和金钱相关的一切领域,安全边际的目的是使预测变得不重要。
    • 取得冒险才会进步,但有可能破产的风险不值得冒。
    • 杠杆是一个大幅降低容错空间的魔鬼。
    • 金钱最大的单点故障是完全依赖工资来满足短期支出需求,而没有储蓄。
  • 案例
    •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表达过,即便没有任何收入,也希望银行里有足够支付一年工资的资金。
    •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输在坦克部队被田鼠破坏。
  • 结论
    • Margin of Safety / Room for Error 保护我们的资产能够永续。
  • 思考
    • E 大经常提到的「此品种未来预期最大跌幅」说的就是 Room for Error,投资者需要考虑投入后遭遇最坏情况时自己能不能睡着觉,以此衡量自己最初应该投多少。
    • 反面案例:互联网中产在前些年里超前消费买房,产生了巨额的月供,当前互联网下行时被裁员就完蛋。

14. You’ll Change

做长期的规划很困难,因为人的目标和需求随时间变化。

  • 观点
    • 一个心理学基本原理:人们对自己未来预测通常不准。
    • 长期的财务计划还是有必要做,但有两个重点:一是不要走极端,比如放弃生活质量换来最大化储蓄;二是接受自己心态会变化的现实。
  • 案例
    • 作者的好友少年时期确定了当医生的目标,并努力奋斗几十年,最终得到了一份高尚的职业,但工作几年后开始对自己处境非常失望。
  • 结论
    • 彻底抛弃沉没成本,过去的自己所做的财务决策就像是陌生人做的,重新出发才能减少未来遗憾回归复利。

15. Nothing’s Free

所有东西都有个价格,只是并非所有价格都有标出来。

  • 观点
    • 大多数事情都比看起来容易,只是观众没法看到其中的挑战。
    • 成功的投资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波动、恐惧、怀疑等负面情绪。
    • 投资中希望获得回报而不支付任何代价,是不可能的。
    • 人们不愿投资赚钱,害怕承担风险,但在消费时却一掷千金,因为人们把波动性视为罚款,而不是费用。
  • 案例
    • 想获得一辆新车,可以有三种方法,全款买新车、买廉价二手车、不花钱偷一辆,人们都会因为代价而规避第三种;想要获得投资收益,也有三种方法,支付这个价格并接受波动、买低回报的稳健资产、试图规避波动找捷径。
    • 次贷危机中的房地美和房利美。
  • 结论
    • 投资中说服自己市场交易费用是值得的,是用来应对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唯一方式。
  • 思考
    • 在用免费软件时也一样,免费的总是最贵的(暗藏付费点、不能保证维护、存在漏洞等),应当总是为解决了自己需求的好软件支付价格。

16. You & Me

从跟你不在一场游戏中的人那里获取投资信息时要当心。

  • 观点
    • 资产价格取决于投资者的目标和时间跨度:长线?短线?日内?价格偏差很大,但都合理。
    • 资本都是逐利的,短期高回报的向上趋势导致了泡沫的形成,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完全是非理性的。
    • 日内投资者将股价推向新高,但价值投资者不能被此行为影响。
  • 案例
    • 1999 年代互联网泡沫,雅虎的股票被估上了天,但很多投资者是短线持有,只要趋势朝着正确方向移动,就是合理的。
    • 房地产泡沫也一样,炒房者不关心租售比和是否也有长期收入支撑,他们只关心下个月是不是比这个月房价更高。
  • 结论
    • 努力确定自己正在玩的游戏是什么,不要受和自己玩不同游戏人的行动的影响。无论是在投资还是生活中。
  • 思考
    • 想起了游戏玩家的四种分类,比如成就型和探索型玩家虽然都在玩同一个游戏,但自身目标不一样,不能盲目模仿对方的决策。

17. The Seduction of Pessimism

乐观主义听起来像是一种销售策略,悲观主义听起来像是有人尝试帮助你。

  • 观点
    • 悲观主义比乐观主义听起来更聪明更有道理,人们更愿意相信悲观的预测。
    • 原因之一在于损失厌恶心态,不好的事情才会引起人们注意。
    • 原因之二在于悲观主义者会在不考虑市场如何适应的情况下推进趋势。
    • 原因之三在于进步总是缓慢而难以发现的,而挫折总是突然出现而无法忽视的。
  • 案例
    • 2008 金融危机发生时,世界知名经济学家 Igor Panarin 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预测美国会在 2010 年分裂;而不会有人在日本二战失败时发文预测,未来经济增长 15 倍,寿命接近翻倍等。
  • 结论
    • 悲观主义降低预期,在长期投资中设定了心理下限,以帮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忍受波动和损失。
  • 思考
    • 老祖宗的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
    • 用悲观的心态建立最差预期,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

18. When You’ll Believe Anything

吸引人的小说和讲故事为什么比列出数据更强大。

  • 观点
    • 人们越希望某件事情成真,就越容易陷入一个夸大可能性的故事中。
    • 人们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完整,但是会脑补出空白部分让其完整。
  • 案例
    • 从数据上看,2007 年和 2009 年全球的财富和经济增长能力差不多,但不同的是 2009 年人们不再相信 2007 年讲述的关于房价、银行家的谨慎以及金融市场可以自行规避风险的故事。
  • 结论
    • 做规划时我们容易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忽视他人的计划和技能,而他人的决策可能影响我们的结果。
    • 我们专注于已知的,忽略未知的,对自己的信念过于自信。
  • 思考
    • 厌恶不确定性是全人类的共性。

19. All Together Now

我们从自己的金钱心理学中所学到的。

  • 作者的建议:提供投资建议总是非常难的,因为每个人的状况和预期都不同。但可以有一些通用的简短的对于金钱处理的建议:
    • 事情进展顺利时保持谦卑,事情出错时给予宽容和同情。因为世界是复杂的,尊重运气和风险的力量,无论是评价自己还是他人。
    • 更少的 Ego 带来更多财富。收入和 Ego 之间的差距是储蓄,进而演化为看不见的财富。财富是抑制此刻的欲望,并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
    • 以每晚都能睡得香为目的来管理自己的金钱。
    • 时间是投资中最强大的力量,它能让小事起大作用,也能把大错误化为小问题。虽然不能消除运气和风险,但能推进结果向着正确目标。
    • 衡量整个投资组合而不是个别投资,接受其中很多部分出错的事实,少部分成功的部分也会带来全局的成功。
    • 使用金钱来掌控时间,这是金融领域的最高回报。
    • 保持友善且低调,他人的尊重和敬佩比他人对你财富的羡慕更重要。
    • 保持储蓄。
    • 成功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将投资中的不确定性视为费用而不是惩罚。
    • 留足安全边界。未来可能发生任何事情,安全边界可以让你留在游戏中。
    • 避免做出极端的财务决策。
    • 拥抱风险,但警惕毁灭性风险。
    • 确定自己的游戏目标,并不要受不同目标的人影响。
    • 尊重差异,金融领域不同聪明人的观点相差很大,没有正确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20. Confessions

我自己的金钱心理学。

  • 作者的执行
    • 如何看待储蓄: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独立。
      • 对追求高额回报并过上奢侈生活并不感兴趣。
      • 将年轻时的低消费水平持续到了现在,远低于收入水平。
      • 留了 20% 的现金储备,只为将风险尽可能接近 0。
    • 如何看待投资:应该选择最有可能实现收益率的策略,即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 努力研究交易策略,试图战胜市场,可能并没有太多效果。